close

大型舞台劇─《敦煌神女》後談

 

地點:敦煌大劇院

日期:2011年07月14日

時間:晚上八點半

座位:六排21座

 

初到敦煌的夜晚,用過晚餐後的娛樂─欣賞舞台劇。原本手冊行程上寫的是看《大夢敦煌》,但到了敦煌劇院前看到的卻是《敦煌神女》,兩者間是否相同?當時的我也不知道,既然主辦單位都如此盛情的安排了,就看吧,或許這齣《敦煌神女》會使我更加意外也說不定。門口兩排身著華服的舞者,個個是飛天扮相,絕美動人,靈動活現。拿到票券後,大家都要跟這些美麗的飛天照上一張像留念,我也不免俗的拍了幾張,這次可沒有流露出「色員外」的表情唷。

開始排隊進場,入口處有一佛二菩薩的佈景,佛前還供了清香,走過去使人神清氣爽。舞臺布置也特別精心,左邊有個佛塔,內有世尊呈施觸地伏魔印;舞臺上方則有飛天,舞臺中央則有「敦煌神女」四個大字。進到場內,離開演時間只剩十來分鐘,卻不到一半的觀眾安座,這與臺灣的文藝活動現象差距甚大。一直說服自己,一定是人太多,所以還無法很快的入座,但這個想法卻是個大錯特錯的想法。進場的觀眾高聲談話,活像個菜市場;進場的觀眾高舉相機、閃光燈,完全嗅不到任何文藝氣息。我開始不安,因為這樣的觀眾水準,深怕影響到舞台劇的演出與欣賞的氣氛。

果不其然,直到開演前,觀眾無視布幕上的告示,閃光燈大開特開,當然,事後也有此次同團的人全程錄影,心裡真的萬分無奈,連自家人都能不自覺到這種地步,只能說丟臉。為何會知道?因為那位朋友出來後有說他都錄起來了,原來坐我右前方,大開著攝影機的人就是自家人,無言。

節目開演了,甫開場就呈現華麗的姿態,舞臺、佈景、服裝、舞蹈都以華麗為上,真的是五光十色,令人眼花撩亂。從開演到結束,其實感觸不大,因為並沒有見到真正的「敦煌神女」,只見到「雜耍團」的表演,著實使人失望,也或許是我帶著過高的期待,導致失望造成更大的傷害。而原因茲列點如下:

        一、        視角不統一:舞台大致上可區分為六個區塊,前後各三個區塊,圖示如下──

5

4

6

2

1

3

不過此劇的形式並非以此區分,時常會在舞台上出現少則兩種,多則四種以上的主題,使人的視角無法統一。並非此種手法不佳,只是應該要有強有弱,才能凸顯舞台的功用與劇本表現,很可惜的一點。

        二、        雜耍成分居多:一開始的飛天群舞,畫面真的漂亮極了,到後來吊鋼絲的飛天越來越多,整個焦點逐漸被模糊掉,隨後帶來的是雜技表演,這與我印象中的舞台劇出入也太大。這些雜技表演者的功力雖然不容忽視,但我今天來看的是「歌舞劇」,不是雜耍團表演啊!這樣的落差使我逐漸不耐,但又不忍辜負臺上雜耍表演者的功力,當然還是不吝給予掌聲,只是令人失望。

        三、        燈光元素太亂:燈光在舞台上也是要素之一,但過於雜亂便會失去意義。這次的舞台劇燈光很用心,但如同剛提到的,太過雜亂,過多色彩的燈光打落,會有顏色落差與紛亂的感覺出現,這對表演是一大扼殺啊!

        四、        音樂接合有問題:有了舞台、燈光、演員,音樂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環,但這次的音樂在接合上有太過明顯的斷音,聽覺上會有所停頓或落差,這也是極度危險的缺失。

        五、        背臺情形嚴重:背臺的情形過多,會使觀眾看不清楚演員的身段與表情,這在舞台表演上是一大禁忌,除非是特別有背影的戲分。敦煌大劇院的座位是圓弧形,但不少橋段都可見到演員是背對觀眾,或許正面的觀眾不會有太大感受,但比較偏左右兩側的觀眾就會有明顯的發現。

        六、        道具使用的違和感:道具使用也是一門大學問,標題所說的「違和感」就是一種學問,有時候違和感是因為劇情需要而採用,但在西域國王的橋段中,跳肚皮舞的舞者最後卻拿著蓮花燈柱,水藍與粉紅的極度不協調,造成了一種突兀的違和感,但這違和感無關劇情,只會使人觀感不佳。

此次是第一次看戲看到很生氣的一次,不是表演者不專業,只是有種被騙了的感覺,因為「歌舞劇」的水準與劇本都得有相當的功力,才能凸顯劇本角色與歌舞,但卻只見到了「雜耍團」,這真是情何以堪啊?

DSC02910.JPG  DSC02906.JPG  DSC02909.JPG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揚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