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你得到一些額外的好處時,總有人說:「你要去做一些布施啦!」

  或者當你總是不順遂、不如意時,總會有人說:「你要多做些善事啦!」

  布施或做善事這兩個名詞,在生活中應該都不陌生,甚至也曾親身執行或建過別人過吧?什麼是布施?什麼又是做善事?這兩件事情應該許多人都沒有分得很清楚,更別說知道差別以及如何執行了。近年來的宗教盛行比以往還要來的明顯許多,一直存在著的「放生」、「布施」、「做善事」,許多人因為信仰,直覺只想替自己或家人的未來過得更好或是平安,就會採用宗教的手法來進行所謂的「增福報」,希望可以平安或是求得更多。

  在這裡我就不引經據典。布施一詞其實來自佛經中,很多故事都有提到,在不然像是民間故事中的〈目連救母〉也有提到,甚至談得更明白些。布施在我的解釋是為「散布施予」,說白點就是不求回報的提供所需。原本這是好事,因為有捨才有得,能學會捨去對於自己不必要的東西,進而得到自己需要的東西,是一種智慧。不過自己不必要的東西,並不代表著是沒有用途的東西喔,或許對有些人來說是極度需要的東西。

  布施是好事,更是訓練一個人的寬宏大度與智慧。但在標題中卻多了個「不施」,這是怎麼一回事?其實會這麼打是有用意的,因為布施雖然是好事,但有時候卻是成為壞事,像是有些利用人的善心來欺騙的事情,這樣的情況下,布施就成了幫兇。不過我這麼說並不是要各位不要隨意布施,布施不單單是物質上的布施,有時候是看不見的言語或行動布施。至於布施還是不施,就得靠平常智慧去累積與判斷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揚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