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次上課,課文上到張潮《幽夢影》選,課文中提到「凡事不宜痴,若行善則不可不痴。」問學生做好事的看法,學生反應不一。一名學生說要捐很多錢,沒有錢可以捐;一名學生說要好多物品,沒物品可以捐;一名學生說要去當志工,但不太有時間:一名學生說要去募發票,也不太有時閒。

  聽完學生說的話後,我只反問了他們一句:「做好事都得花錢嗎?」學生又是一陣七嘴八舌,問我不是會花很多錢嗎?或是做好事不都是大企業家嗎?我搖了搖頭,要他們安靜後,讓他們去想一下,什麼是「好事」?

  我也不等學生開口,直接以問句方式問他們。「扶不方便的人是不是好事」、「協助朋友是不是好事」、「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是不是好事」等問句一一脫口而出,幾位學生似懂非懂的點點頭。我繼續說:「其實做好事不一定要花大錢,那只是代表能力越高,並不代表做好事的資格。你在超商的募款箱投個一元,那也是做好事啊,雖然只是少少的一元,不過這是凝聚大家的能力來幫忙需要的人,是不是好事?也是啊,因為你有想做好事的念頭,你做的就是好事了。」

  這堂課,我花了二十分鐘的時間跟學生談這個話題,雖然進度慢了一點點(我超怕進度趕不上的),但可以跟學生多聊些人生,不也很好嗎?我反而比較喜歡跟學生說這些耶,呵。

 

  其實從學生的反應中,看到了一個比較負面的觀念,就是「有錢人才能做好事」的反思想。現今社會一直在推動三好(心好、念好、口好)或三好運動(做好事、說好話、存好念),卻沒有完全的深入生活之中,反而是常見到某某董事長捐贈了什麼物資之類的訊息,導致了這一部分的觀念導向錯誤。不過也慶幸有推行這些運動,還是有人看見。

  有個希望,但這我知道很笨,還是希望可以讓所處的世界越來越好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揚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